《望洞庭》教案

时间:2024-07-07 15:51:05
《望洞庭》教案

《望洞庭》教案
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时常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望洞庭》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望洞庭》教案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能正确,流利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2、学习本课的生字,认识一个多音字。

3、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。并能写出《望洞庭》一诗的景色。

4、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,感悟诗的意境,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。

【教学重难点】

理解这首诗的意思,感悟诗的意境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1课时。

【教学流程】

一、导入新课

1、背诵古诗。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,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。

(教师相机评价)

2、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。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,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,如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,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。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,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,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,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《望洞庭》,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。

3、简单介绍作者:

刘禹锡,唐代著名的文学家,诗人。代表作《竹枝词》、《陋室铭》。

二、初读感知

1、学生自读全诗。要求是: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:

教师提问:

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?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?

2、学习一下生字词:

正音:和hè hé huó huò 潭、君是前鼻音。

磨是多音字,螺是边音。

3、再读一读,结合课文中的插图,理解一下诗句:

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?可以帮助别人。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,需要别人帮助的。

4、说一说,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。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:

⑴ 湖光秋色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:

注意:

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。

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,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,很模糊。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,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。

⑵ 白银盘里一青螺:

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。结合一下文中的“白银盘”是指的什么?“青螺”有指的什么?之后让大家想一想,青翠玲珑的君山,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。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?怎样的美丽?

三、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,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,很安静

我们来好好读一读,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。(注意重音、停顿)中间可以指导学生,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,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。

四、通过学习,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,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。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

五、这样的美景,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,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。

1、出示:

杜甫《登岳阳楼》和孟浩然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。

2、让大家读一读,背一背。

【布置作业】

一、解释加横线的词,并写出诗句的意思

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:

1、诗句的意思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2、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二、认真背诵诗歌,仔细观察插图,展开丰富的想象,把〈望洞庭〉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

内容概括:这篇介绍了关于《望洞庭》教学设计五,古诗词三首,希望对你有帮助!

《望洞庭》教案2

【教学目标】

1.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;

2.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。

【教学重难点】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。

【教学安排】一课时

【教学准备】课件、古诗朗诵音频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激趣导入

1.诗句接龙

2.揭题释题

板书:望洞庭,师指导书写“庭”,齐读诗题,介绍洞庭湖。

二、阅读理解古诗

1.一读,读准

⑴自由读诗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。

⑵检查字音,指名读,指名评价,再读,师评价,齐读。

2.二读,读好----读出节奏

⑴自由练读,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斜线。出示节奏,指生读出诗的节奏。

⑵听范读。自由地练习。指生读,评价。齐读。

3.三读,读懂----理解诗意

⑴交流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:结合注释;联系插图;串联词意;发挥想象;反复读诗。

⑵自读自悟,四个交流,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。

⑶交流反馈,按诗句的顺序,可以先读出诗句,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?你是用了什么方法?

⑷齐读古诗。

4.四读,读美----读出意境

⑴洞庭湖景色美丽,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,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,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?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,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。

①湖光秋月两相和

湖光、秋月,怎样的湖光?怎样的秋月?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。一个“和”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。(板书:和)

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。(齐读)

②潭面无风镜未磨

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,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,他想到了什么呢?他是怎样写的?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?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?

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,我们也要像他一样,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。(板书:观察)(指生读,师评价)

读出洞庭湖的朦胧美。(齐读)

只有潭面无风,波澜不惊,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衬,显出一种和谐之美。

秋天的夜晚,湖面上波光粼粼,洒满了银色的月光,湖水与月光相互映衬,显得非常和谐。湖上一点风都没有,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。请把这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。(两句诗连起来,全班齐读)

③遥望洞庭山水翠

在这朦胧的月色中,诗人眺望远处,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?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?(板书:山水)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?(翠)

读出和谐之美。(指名读、小组赛读)

< ……此处隐藏14739个字……喻同时,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给他们留下深深的印象。最后是拓展6句古诗名句。一是让学生迁移学诗的方法。二是领略诗人从不同角度写洞庭的山水的美。三是激发诵读经典兴趣,引导学生积累绝

妙佳句。本节课设想做到三抓:⑴抓字眼:旨在明确诗的意思。⑵抓想象:旨在领悟诗的意境。⑶抓吟诵: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,得到美的熏陶。(紧扣我校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的课题”经典诗文名句的教学研究”设计教学)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学会《望洞庭》诗中出现的生字,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。

2、透过品读,想象《望洞庭》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,感悟意境,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、韵律美。

3、在交流体会描述月夜洞庭的美景时,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,体会作者的情怀。背诵《望洞庭》。

4、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,到达深化和积累的目的。

【教学重点】理解“两相和”、“白银盘”和“青螺”,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,感悟诗境,体会形象的比喻。

【教学难点】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,感悟诗境,体会形象的比喻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引入课题
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是李白眼中的水。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是苏轼笔下的水,祖国的山山水水,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,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,这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,板书《望洞庭》。指导书写“庭”

二、读准古诗,整体感知

1、师配乐范读古诗,提出倾听的要求。

2、自学古诗,小组交流

要求:(1)读准字音,读出节奏。

(2)借助插图、注释、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。

(3)小组合作学习:交流难理解的字、句。

三、读好古诗,理解古诗

1、指名读诗。(透过评价导向,从读准字音,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)

2、指名讲古诗的大意。

四、想象画面,感悟诗境

(一)再读古诗,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,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。

(二)美读古诗,想象画面。

1、品读前两行诗,抓住“和”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。感悟“和”

(1)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?“和”是什么意思?

(2)说说你想象的画面。

(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,如: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,朦胧的月光。)

(3)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。

如: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。(师生评价)

就应怎样读?(轻轻地读、读出柔和的美)

引读: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,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――

是多么的宁静!一齐来读……

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,点点银光,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,是那么温柔,一齐读……

小结:一个“和”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,“和”字就是这首诗的“眼睛”叫诗眼。

2、品读后两行诗,从形、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,进一步品味“和”

(1)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,怎样的水?

(2)你能说说,到底从哪里感觉到,诗眼“和”你想象的画面怎样样?(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、生动、巧妙。)

(3)你有这样的感受,你觉得就应怎样读?

(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贴合诗意即可,让学生个性化朗读,或惊讶或赞叹等,让学生练习读互相听,听出什么感觉,告诉同学。)

(4)指名读(以评促读,引导学生读出韵味,逐步提升读的质量。)

(5)品味独特的比喻:末句改为“君山好像一青螺”好像更清楚,这样改行吗?

3、补充教材资料二,透过比较,欣赏比喻的巧妙

(1)谈话引出诗人“雍陶”,投影出雍陶的《题君山》“疑是水仙梳洗处,一螺青黛镜中心”。

(2)学生自读,感悟诗意,品味语言的形象生动。

(3)师读,要求同学闭上眼睛听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

(4)反复引读这两个比喻句,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比喻生动和所描绘的美。

点点银光……翠绿的君山,诗人不由赞叹到――

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,美如仙女,楚楚动人如――

4、配乐朗读古诗一和补充材料

5、体会诗人宽广、豁达的胸怀。

(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――

6、背诵古诗。

四、欣赏名句积累名句(10分钟)

自古人称“洞庭天下水”。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,像李白、杜甫、孟浩然都慕名而去,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,传诵至今,我们一齐来欣赏。

1还记得我们学习〈望洞庭〉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?

2、出示6个名句,提出要求。

(1)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诗,多读几遍,并品味诗句好在哪里。

(2)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。

3、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,并想诗句的意思,品味诗句。

4、群众交流感受。

交流2-3句诗,采用指名讲,讲后读,同学补充等形式,好的句子全班齐读。

5、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。

五、总结

六、作业

背诵剩下的名句,默写《望洞庭》。

板书设计:

望洞庭

光、色

和(柔)

补充教材资料二

疑是水仙梳洗处,一螺青黛镜中心

――雍陶《题君山》

补充教材资料三

欣赏名句积累名句

要求:

1、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诗,多读几遍,想想诗句的意思,并品味诗句好在哪里。

2、同桌或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。

1、洞庭秋月生湖心,层波万顷(qǐnɡ)如熔(rónɡ)金。

唐·刘禹锡《洞庭秋月行》生:形容明月倒映湖面的状态。熔金:熔化了黄金,比喻金色的月光。

2、日落江湖白,潮来天地青。

唐·王维《送邢xínɡ桂州》白:形容黄昏时白茫茫的水面。天地:指水天相连。

jià

nqiónɡqǐnɡzhuó

3、玉鉴琼田三万顷,着我扁舟一叶。

宋·张孝祥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鉴:镜,那里比喻湖面的明净。琼田:形容湖面又象美玉般的万顷良田。着:浮着。

4、淡扫明湖开玉镜,丹青画出是君山。

唐·李白《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》湖:指洞庭湖,中国最大的淡水湖。以镜写湖,形象生动。

5、明湖映天光,彻底见秋色。

línɡ

唐·李白《秋登巴陵望洞庭》彻底:形容湖的清澈。

6、风收云散波忽平,倒转青天作湖底。

zhāshèn

清·查慎行《中秋夜洞庭湖对月》后一句写青天明月倒映湖面,却用“倒转青天”来形容。

《《望洞庭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